• 首页
  • 机构概况
  • 工作动态
  • 社科研究
  • 社科普及
  • 学会活动
  • 社科专家
  • 机关党建
  • 财务公开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4-10-24  

    张争艳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到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一、新质生产力需要在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资源配置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质生产力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中国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抉择。如果不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会在激烈竞争、动荡变革的国际格局中陷入被动局面。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才能形成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新质生产力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关联,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将改革进行到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久动能。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2023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第12位,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到2.64%,超过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但是创新制度排第43位。因此全面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如何取得实质进展,如何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如何推进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通过颠覆性、前沿性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制造能力,从而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资源节约、效率提升、效益增加。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时代中心任务的重中之重。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时代命题,要把握大局大势,抓住底层逻辑,捕捉结构性变化,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凝聚深化改革共识,把准发展规律和矛盾演进方向,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新质生产力需要新型生产关系相配合。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三大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理论赋予生产要素全新的内涵。劳动者将是具有创新能力和熟练掌握各种新质生产资料与工具的复合型人才,劳动资料将包含更多先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也不再仅仅是传统自然界物质,还包括数据等不受时空限制的对象。数字资源、虚拟空间、生物基因、微观粒子等都成为人类劳动的对象,大大拓展了生产新边界,创造了生产新空间。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也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在新技术赋能和催化下,实现优化组合和更高效率的配置,进而为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必要条件。

    好政策不是闭门造车写出来的,新型生产关系也不能坐在办公室里设计。要坚持目标导向,以能否适应新质生产力作为判断标准,打通一切不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及时完善制度规则,旗帜鲜明当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考虑新质生产力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不同形态,形成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不能“一个模子印到底”,不能搞“刻舟求剑”;坚持精准有效,不搞“一哄而上”改革,必须深入、全面、准确识别堵点卡点,精准定向制定改革方案,在实践中推动生产关系不断优化;坚持尊重市场规律,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共同驱动,按市场规律办事,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盲目求新、以新汰旧,把传统产业当作“低端产业”、“过时产业”简单退出,会造成产业空心化或产业断层。传统产业不一定是落后产业,经过科技赋能、转型升级,同样也能够孕育新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老树可以发新芽”。新质生产力也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实体经济支撑和成就。在既有发展水平上,合理配置资源,长远谋划,统筹兼顾,稳中求进,实现有序迭代更新。

    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实践中发展什么产业,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需要根据本地的发展阶段、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路径,有选择、有先后、有重点地发展,不能盲目跟风,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尊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律,坚持稳中求进。

    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体系完整,既为孕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提供了良好条件,也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配套支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就是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以现代产业体系为载体,具体包括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服务业、现代化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这是聚焦新质生产力和产业谋篇布局的新举措。

    (作者单位:中共安阳市委党校)




    版权所有:安阳市社科联   联系地址:安阳市文峰大道东段市党政综合办公楼6楼  办公电话:0372—2550628  邮箱:ayskl@126.com
    豫ICP备2022016093号-1